폴킴 (Paul Kim) -你都記得 You Remember

曾經有那樣深刻的感情,因為家裡反對和當時自己的懦弱 在那之後幾乎看到廟宇就許下:願把自己下半輩子的幸福都給你,只願你幸福喜樂 所以看到這段歌詞非常有感,年紀即將過40,所以真的得若無其事地活下去  네가 아주 행복했음 좋겠어 要是你過得幸福就好了 대신 내가 불행하면 좋겠어 要是換成我變得不幸就好了 기억나지 않았으면 좋겠어 如果什麼都不記得就好了 다시 돌아갈 수 있음 좋겠어 如果能夠再次回頭就好了 너의 찰나와 영원들이 願你所有的剎那和永恆 너만의 것이 되길 都變成專屬於你自己的時刻 사실 난 행복을 잘 몰라 但其實我真的不懂所謂的幸福是什麼 너는 아무렇지 않게 살아가야 하니까 因為你得若無其事地活下去

如何找論文

出處:murobot.blogspot.tw/2008/02/blog-post_17.html

這是從嚴成文教授的部落格中複製下來的文章,覺得寫得很不錯


面對浩瀚如海的資料、陌生的研究主題及語文的障礙,我個人初為研究生時,也曾痛苦萬分、不得其門而入,在此提供幾點小小的心得供研究新鮮人參考。
  1. 在確認研究主題之後,可以先找「入門性」的論文或相關文獻來看看。通常,我會在Google上鍵入主題關鍵字後再加上tutorial之後搜尋PDFPower Point檔案格式的資料。有時tutorial也可改用Overview取代,通常我不會用introduction一詞,那是因為這個名詞出現率太高,搜尋出的文獻經常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入門資料。其中Power Point的文獻通常是presentation的形式,而且經常會有豐富的圖表甚至動畫來協助說明,對我們了解新的研究主題常有非常直接的幫助。
  2. 看完「入門」論文後,接著可以嘗試找「經典」論文,也就是在該研究主題 上有里程碑價值的論文。爲達此一目的,我會先找出一堆該研究領域最新的論文,由他們的參考書目中找出是否有幾篇論文是大家都referenced的,「經典」論文常常就可因此被確認出。
  3. 在「入門」及「經典」論文出綫後,接著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相關領域的「權威期刊」上,進一步搜尋多篇論文來參考,過去的經驗很明確的讓我知道好期刊上的論文品質的確較佳。至於期刊的權威性,SCIimpact factor會是不錯的指標。
當論文到手之後,接著就是研讀的工作。個人不建議大家用逐字推敲的方式來進行,以避免耗費大量的時間。
基本上,每篇論文都有它的核心觀念,這個核心觀念也就是作者解決問題的創意所在。所謂讀論文的重點就是先大略的理解這個核心觀念,進而判斷這篇論文是不是符合我們的需要,值不值得我們再下功夫,為達此一目的,我經常採用下列的步驟:
  1. 先讀Abstract以了解其處理的問題、方法及成果的整理。
  2. SummaryConclusion部分約略看一下,要注意的是這部份大家處理的方式並不相同,不一定可以看到深入淺出的論文重點整理。
  3. 看實驗或電腦模擬的結果。尤其應先看相關的圖表,以便直接了解此論文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並達到何等成效。
  4. 必要時,回到論文「方法論」(methodology)的章節,試圖去了解本論文何新方法的基本「精神」所在,細部的數學推導都可以先假設為真的狀況下先跳過,重點在先理解方法的「物理」意義。絕大部分的論文,不管數學式子是表達甚或「裝飾」的如何繁複或「有學問」,其實核心觀念通常都很「單純」(單純未必是簡單或沒創意),所以若能先閃開這部份繁複的細節,應可節省不少時間。
  5. 等到能確認論文對我們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後,在細讀論文的技術細節。在此過程中,我會試著先跟著方程式走,方程式看不懂才看相關上下文,若方程式全部看懂了,論文細節的掌握大致也八九不離十了。
1980年代之前發表的論文,個人感覺其素質較為整齊。1980年資訊社會形態成形之後,也許因著出版及文書編輯工具的方便性大幅提升,論文的量快速增加,但質卻相較變得較為不確定,在資訊的篩選上就更須費心了。
此外,早期的學術論文對方法用與較為嚴格(或僵硬),現在卻較有彈性。過去的論文似乎比較偏重理論的深度,現在的論文則似乎比較在意方法的創意,也較重視文章對其抽象的核心觀念能否以深入淺出或圖文並茂的方式來呈現,這對身為讀者的我們倒是頗有助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C# 裡 List用法

"需要有物件參考才能使用非靜態欄位、方法或屬性"的問題排除

達因筆 & 表面能 原理